著名畫作《蒙娜麗莎》不愧為靈魂之作,之所以那么出名是因為達芬奇突破了當時繪畫的禁忌,當時繪畫只是存在于教堂里,并且都是畫圣母神像之類的,他突破了這個使得文化走進與人而不是神。蒙娜麗莎的色彩及結(jié)構(gòu)是有史以來把握得最精準的,畫中的她微笑了,達芬奇是設(shè)計師,建筑師,工程師,音樂家,思想家,在蒙娜麗莎那幅畫中他成功的運用了人類眼睛的視覺暫留現(xiàn)象使得當你看到蒙娜麗莎時會感覺她在笑,而當你注意她的嘴時她又沒在笑。
Mona Lisa - Leonardo da Vinci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藝術(shù)品能像《蒙娜麗莎》那樣譽滿全球,同時引來各式各樣的說法和評價。我們根據(jù)瓦薩里的記載,可以確定,畫中人為佛羅倫薩銀行家弗朗斯柯•捷列•佐貢多的妻子麗莎。她出生于1479年,達•芬奇為她畫像時間是1503年,正是麗莎24歲的時候。畫中人的主要神情是“微笑”,世人稱之為“神秘的微笑”。
銀行家佐貢多以豐厚的酬金請達•芬奇為夫人作畫。當夫人出現(xiàn)在畫家面前時,她身著華貴的連衣裙,梳著時髦的發(fā)式,一綹綹卷發(fā)散在雙肩,明亮的眼睛閃閃發(fā)光,身體顯得豐滿,兩頰緋紅,頸項和手臂佩帶著名貴珠寶,全身充溢著唯美但奢靡的貴族氣息。當她用目光注視著這位鼎鼎大名的畫家時,一顆能容無限智慧的蘇格拉底式的腦袋映入眼簾,面孔下面布滿銀白色的胡須,看上去像是暫留人間的神,這與她終日見到的粗俗商人大不相同。一瞬間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微笑,使她的臉顯出奪人的光彩,令人神往,靦腆、調(diào)皮,似乎失去的青春又回來了。模特靈魂深處的奧秘,被觀察敏銳的畫家一下子抓住了。“我同意馬上著手工作。”達•芬奇向蒙娜麗莎點了點頭。
為了維持麗莎的微笑,畫家動用了智慧的腦袋,為她講了精彩的愉快的故事,還請了各式各樣的小丑、琴師、街頭藝人為夫人表演,借以喚醒這位消沉、淡漠、昏昏欲睡的少婦。麗莎坐定以后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,作出一個少婦的姿態(tài),畫家注意到夫人裸露的頸項和豐腴雙手,可惜被金銀珠寶所占有,畫家對麗莎說:“如果夫人不反對的話,我想描繪不加任何裝飾的頸項和手臂,這是屬于您 最純真的美,請夫人去掉一切象征財富的飾物,讓我盡情描繪屬于你本人的一切麗質(zhì)。”于是麗莎急忙褪掉所有飾物。我們現(xiàn)在看到的正是一位毫無修飾、情趣天然的少婦。
蒙娜麗莎勾起了達•芬奇對后母阿格琵耶娜的回憶。有一次,畫家深情地向少婦傾訴了自己的身世,似乎從麗莎的身影中看到后母的形象。當講到母親在24歲就死去時,他的聲里充滿憐憫和悲痛。麗莎說:“我也是24歲,我使你想起了她”,麗莎成了阿格琵耶娜的神秘化身。因此,達•芬奇在畫麗莎時,是用真誠而純潔的情感去描繪的,他用對母親和情人的雙重情感來盡情描繪此人的肖像。不僅如此,他還把她作為一種理想,一種美的象征,作為人類世界的歡樂和光明來描繪。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體驗,用畫筆傳達給所有的人。文藝復(fù)興的到來使神從神壇上走下來,成為有血有肉、有情有欲的人。達•芬奇的《蒙娜麗莎》成為這一新時代的標志而載入史冊。
關(guān)于《蒙娜麗莎》的一些軼事
1503-1507年達•芬奇開始繪制《蒙娜麗莎》。這幅畫一直跟隨在他的身邊,直到他死后數(shù)年,畫像由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買下。此后,它一直歸法國王室所有,直到1805年拿破侖將之珍藏在盧浮宮。這幅畫就像一位有生命的天外來者,它的超凡魅力和奇聞軼事令人驚嘆甚至難以置信。
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得到《蒙娜麗莎》后,把它掛于家訓(xùn)堂,命令女兒整天模仿畫中的笑容。經(jīng)過數(shù)年努力,公主們終于將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。
拿破侖擁有《蒙娜麗莎》時,喜歡把它掛在臥室內(nèi),每日早晚要獨自欣賞多次,有時竟能面對畫面佇立一天半日,入迷得忘記一切。
1951年《蒙娜麗莎》到西班牙展出,西班牙元首佛朗哥親臨機場捧畫,20萬馬德里市民化裝成唐•吉訶德載歌載舞,夾道歡迎。
1954年去英國,丘吉爾首相派6架飛機300名禮儀小姐專程將《蒙娜麗莎》從巴黎接往倫敦。法國方面破例允許丘吉爾首相用手指撫摸3次,但規(guī)定手指必須反復(fù)洗刷和嚴格消毒。
1963年6月《蒙娜麗莎》在美國華盛頓展出,保安人員有4萬余眾,每個參觀者要經(jīng)過6道哨卡,接受各種儀器的檢查。 1974年5月《蒙娜麗莎》在日本東京展出,每個參觀者只準在畫前站9秒鐘。
每年前去盧浮宮瞻仰這幅畫的人達700百萬左右,據(jù)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不完全統(tǒng)計,截止1991年底,全世界已先后有二百多部研究《蒙娜麗莎》的專著問世,其它各種出版物則汗牛充棟,數(shù)不盡數(shù)。
全世界已發(fā)現(xiàn)《蒙娜麗莎》的贗品二百多幅,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就收藏了4幅,她說:“我實在太喜歡《蒙娜麗莎》了,但它是一件孤品,所以只得以贗品自娛。”
1987年英國與以色列考古學(xué)家在以色列與黎巴交界的各波利市一幢具有古羅馬風(fēng)格的別墅內(nèi),發(fā)掘到一幅馬賽克拼圖,圖案竟與《蒙娜麗莎》一模一樣。這幅畫誕生于公元四世紀,比達•芬奇生活的年代早1100年左右。
這么多關(guān)于《蒙娜麗莎》的贗品,卻仍不能完美地表達當時那種背景下,比達•芬奇的所思所想,中美手繪希望更多愛好者們從比達•芬奇的這幅名畫中受到更多啟發(fā)。